合歡山.jpg

讀書會常有學員提問:「如何知道甚麼工作是適合我的?是可以長期發展的?」或「如何在工作中保有熱情?」

請先試著想想,在所謂「適合長期發展的工作」中,是否也存在著某些需要去跨越或面對、學習的部分呢!每當跨越、克服了一次困難,也意味著你更往前走了,那麼這一次次地往前走,不也象徵著你往長期發展了。

 也可以說,一份工作是否可以長期,除了「外在因素」,有時也在於我們自己的認定。因為你可能要學習原先不擅長的事、需要去調整某些自以為很懂的領域,也要懂得配合更多的角色等等,每當事件不如己意時,你總覺得「很麻煩」「我做不來」「果然不適合我」,就覺得該打退堂鼓了。

 其實人際關係或婚姻也是如此,當我們問:「甚麼樣的人適合我」「我如何繼續跟對方相處下去」…,不也是意味著「如果更懂得相處之道」,學習如何更健康有愛的相處、甚至該如何和平的分手,那麼關係反而可以更長遠。否則,即便多數人覺得個性「互補」似乎比較好,但是因為個性互補,相處就會自然而然的充實和諧了嗎?當然不是,必定是有一方或彼此有心去補對方的不足、甚至影響另一方願意跟著改變習性、做部分調整,這樣的互補關係是可以幫助彼此都更平衡;而如果任性地做自己,總是抱怨對方不改,那麼不僅會沒有補到,還會因為差異性而使彼此愈加失衡了。

 有對夫妻朋友一起從事保險產業多年,也發展得很穩定、有熱情;我曾聽女方說:「當時只是想跟著老公一起工作、一起創業的感覺,沒想過個性內向的自己是否適合,早期也一度懷疑自己走得下去嗎?但也因為可以更理解另一半的壓力源和工作性質,於是除了充實專業知識、協助處理瑣碎的行政工作,後來刻意在生活的調劑與安排上用了更多心思;因為時間有彈性,所以常利用拜訪客戶的空檔,安排一些喜歡的活動,也因此結識了些談得來的朋友。」 

同樣的產業,或許有人常覺得被業績追得喘不過氣、很多「事不由己」的心境;然而,如果回想自己當初的選擇,也是有一份決定的,這個決定若不是「非要功成名就」,那麼可能是甚麼呢?又是甚麼讓人可以「保有熱情」?

「回想初衷」,可以幫助自己校正目前生活樣態、調整生活情境所造成的情緒、不安、沒有動力…。或許有人會說「當時只是順勢而為,沒有甚麼初衷阿」。但是,請想想當時或許懷著「只是希望有一份安定的工作、穩定的感情就滿足了」的心情。「可以安定、穩定」是當時的初衷,只不過我們很容易在過程中「想要更多、更好」,當然這些也是進步的動力,不過即便只是「想要安定穩定」也是會有各種風風雨雨得去面對、得去調整學習的,更何況後來又加碼追加了許多。

也或許有人覺得「並沒有覺得很喜歡目前的工作」或「遇到心儀的對象又不確定適合否」,這樣如何看到「初衷」? 

有時看不到的原因,也可能是自己「停留在過去失去的、或者抱怨、後悔、怨嘆、無力的情緒中」,覺得都是別人的問題、不干我的事,而這也是一種推卸責任很快的方式,但問題終究無法解決。甚且,人們通常會從「做」中才學到「甚麼是對的」「是我想要的」,而不是「找到對的」才去做。 

回想初衷,也可以是「讓自己回到單純、記起那份純粹的心意」。 

如果願意下定決心,在遇到困頓或跨越不過時去試著解決,那麼「那份初始的心」會在你決定之後幫助你「想起當初…」。而讓這份初始的心可以不滅、可以有熱情的「催化劑」,正是你一直懂得「好好善待生活中的自己」。 

「善待自己」除了物質層面的照顧以外,我們比較容易忽略的是精神層面或關係上的釐清,所以也很容易上演「彼此插刀」的劇碼。那麼,就可以用一句話來幫助自己回神,這句話是「我現在要往哪裡去?」----也就是去想:「如果繼續這樣會變得如何」、「選擇繼續這麼說、這麼做,結果會如何?」如果你願意停下來多想一下,那麼依照過去的經驗值,通常你會知道「結果」走向的,而那是你要去的方向嗎? 

比如,與共事的夥伴因為觀念想法上的落差,造成績效不佳、或者和夥伴、伴侶無法合作下去的境況;遇到種種情況,你通常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呢,或者總被別人的意見搞得無所適從!然而此時,更要知道這通常也有著彼此「各自的功課」,渾沌膠著的時刻先問問自己:「我現在要往哪裡去?」,回神後你能穩住自己,也才會容易看到初衷。 

讓「初衷」幫助自己校正、釐清界線、拉回原先的意向,才不會不斷陷入「誰對誰錯」「不情願的牽就」「遇人不淑」的混亂循環中。那麼你就會更有智慧知道該如何表達、如何拒絕別人、或者明白該如何停止一段不健康的關係。 

章成老師著作「地藏經」()p.108

『真正的「黃金」,是當你能在生活的各面向常常看到「感謝」,你就會在很多面向上去跟別人以愛流動,你不會囤積,你是會去創造雙贏的。

人生的喜悅也是從感謝來的,有了感謝之後就會在裡面反省:我怎樣去跟別人有更多的接軌,然後可以去回饋別人呢?這樣做的人,在地球上就已經可以感覺到「天堂」了。』 

P.131:『所以無論做什麼行業,你都可以「創造」,這個創造就是讓人們透過我們的創造,可以「看到更多角度」、可以「看到更多人生精彩的可能性」。這樣人類彼此,才可以脫離互相踩踏、互相掠奪的地獄思考。』 

雖然「條條道路通羅馬」,那麼要先能「好好善待自己」,再選擇自己目前合宜的配套、準備好配備、用心走好眼前的每一步,遇到狀況懂得尋求資源協助,創造並留下路徑;啟程後,你會知道最美的風光不僅僅在「目的地」,啟程後,你會開始懂得「給你自己想要的自由」。

*註:《地藏經-五濁惡世轉遍地寶藏,勝義般若經》—章成老師、M·FAN著,商周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錦冠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