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8FDFEC-0DD2-425D-875B-5F150FD69FF6.jpg

某日午後在超市停車場看到一位媽媽比劃著路邊正在下水道施工的工人,跟她身旁孩子說道:「你看,如果不好好讀書,就會像那個工人一樣辛苦!」這一幕,讓我回想起十幾年前夏日某一聚會,話題正談論著國高中畢業考生的話題,有位家長很得意的說:「我今天中午接送孩子回家,路上正在鋪柏油路,看到汗流浹背的工作人員,就跟孩子說你如果不好好讀書,以後人生就要這麼辛苦工作,你要嗎?」這位家長覺得自己做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

其實,當時聽完我的腦袋是「當機」的,覺得這樣的激勵法似乎怪怪的。 

學習智慧多年後,心愈加清明的過程,人生中很多近似怪怪的心境,也一一被解碼了。

社會氛圍多數是繞著恐懼在談論事情的,而恐懼的背後也參雜著各樣的情緒和自我。這份以「自我利益」為優先出發點所表達出的「善意」言行,就容易形成所謂「情緒綁架」的樣態;諸如「我這樣說是為你好」「要讀甚麼科系才是比較熱門、比較有前途」「要有禮貌才會被疼愛」….,這些善意、正義就會變得不夠客觀,即便是立意良善,但也讓人感到一股壓力。 

而這份來自比較、擔心、羨慕、忌妒的努力,有時看似功成名就,但是這樣形成的循環也會使得生活不斷在追逐、比較及「害怕失去」中而無法好好享受生活。

以前的我會因此當機,也來自「自我」覺得這些善意看似有理,但也有一份說不出的隱憂。

這些年透過「感謝+反省=奉獻」的實踐,深感生命也可以有另一種風景~~是輕盈且飽滿的。 

「感謝之情」不僅僅於收到了禮物或受惠自別人之時,在更多可以「看見感謝」的地方,是可以開啟「天堂模式」的機會教育,而這樣延伸出來的善意,會讓生活走向更多元的價值觀,也更容易從「看見感謝」中感到幸福與安定感。

比如,看見辛苦的工人揮汗如雨地修整馬路時,不是只跟孩子說「好髒、趕快走」,可以藉機告訴孩子「因為有這些叔叔盡職努力的工作,我們才可以平穩的行走在馬路上、行車可以更安全,所以社會上每一份工作都是有價值的」;這樣的機會教育,不正也讓孩子意識到,原來我們是被那麼多不認識的人照顧著的,每個人都在各自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專業跟心力、都在服務著我們呢。 

可以感受到更多別人溫度的孩子,是否也會讓孩子感到幸福與安定呢!而這樣的孩子想必會有更多笑容、也自然願意好好地學習。 

因為不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孩子一但有成就,也比較不會目中無人、過度自我膨脹,而自然會懂得回饋、懂得經營自己的生活,走向一個「良善的循環」模式,可以享受真正豐盛精彩的人生。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從「頭腦」與「心」所開展出不同平行宇宙的生活意境。

「頭腦」多是從恐懼、自我出發,考量自己的利弊得失外,也多半會有焦慮等等情緒;「心」總是願意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情緒會是比較冷靜、客觀;也所以「開啟感謝意識」會讓人的心自然地知道該怎麼做是恰當的,有時也可以趨吉避凶。

這也好似送禮物時,有人會很用心考量對方需求,總是可以送禮送到人家心坎裡,也有人經常拿自己家中用不到的物品去送禮,還自己覺得很經濟實惠。 

我常跟讀書會學員分享,如果有「看到感謝」,通常也會伴隨一個行動,而這個行動會是「導向健康」的;所以可能是改變某些態度、作息,也可能是停止某些不健康的行為、甚或遠離某些人事物。 

如同近日一位學員,分享著自己因為總是怕損失,所以會耗費很多很多時間(自己都覺得非常過度)在網路上比價,深知網購不就是因為其便利性,怎麼適得其反了呢。

直到某日,他因為想確定鞋子的尺寸而到實體店試穿,試穿後不禁覺得「還好有實體店的存在」,因為自己更確定真的很喜歡、也很適合,而「怕損失」的心竟然自動消失了,也直接在現場買了鞋。他也才發現因為對實體店有了感謝、反省後,而自然產生的一個「行動」。

如果常常在購物、用餐、旅行、運動的片刻都可以慢下來,從中去看見,是因為別人這一刻的存在與付出,我們才可以有此刻的便利、體驗及享受。那麼努力辛勞工作的自己,日後也自然地,會知道要好好地感謝自己、回饋自己。

身教重於言教,我們常用自認為的方法教育小孩,有時試著拋開社會的既定印象及慣性,身為父母,我們也可以常想:「我這樣做有愛嗎?」「我這樣有沒有預設立場?」那麼,我們的行為一定會更加合宜、更加靈活;如此也讓伴隨感謝的機會教育,開啟更加豁達、有能力的人生。

祝願新的一年「心的智慧」常伴家人、為我們開啟更多「感恩的視角」。

祝福親愛的家人、朋友們聖誕平安喜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錦冠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