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反省=奉獻----(一) 》

一個看起來簡單到不行的公式,卻讓我百思不解其奧秘。

跟著章成老師上課多年,常在同學們提問後,還是會聽到老師說「你們感謝+反省做的不夠啦」,或者「感謝+反省做的不夠細緻」等等類似的提醒 感謝+反省=奉獻----(。原來很多生活中的困惑、人際的衝突、關係上的議題或看似衝撞著我們的事件,都跟「感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因為老師在其著作《奉獻》說過:圓滿人生的開啟需要的是一把啟動「五次元意識」的鑰匙:即透過「感謝」加「反省」導致「奉獻」而形成的正向循環。

是這樣的好奇,讓我想多方面來思考、探討這個關聯性;為何在看似簡單、看似有感恩的自己,我們還是不容易做到老師說的細緻呢?也希望藉由分享文章,讓自己整理反思這個部分。

最先想到的是,原來我們都只在別人對我們好、有給了我們好處的時候,知道要禮貌性地說謝謝,所以會教育孩子要「有禮貌」,而我們也只在看到有好處,才會說謝謝。這是有條件的謝謝,當然這不過是最基本的。如果現在有人用心幫你做了一件事,但不一定是你想要的,那你會感謝嗎?還是只覺得對方雞婆,這不是我想要的,真是多此一舉。這種類似狀況在家裡應該是最常有的吧,媽媽煮了飯,我們有吃就算捧場了,如果剛好煮了不對味的又不想吃,這時候煮的一方覺得「你沒看到我煮的辛苦嗎?還不乖乖吃」,而另一方覺得「你怎麼都不體會下我的感覺?就只會一直囉嗦、要求我」。

生活中有太多這種每個人心中的「理所當然」,所以只要一方還一直認為「我想的是對的、我是為你好的」,那麼僵局只會一直存在,因為每個人都只想證明我是對的,甚至認為對方沒有感恩的心,所以自己只能停留在抱怨、無奈上。如果頭腦一直想要有個明確答案、想搞清楚到底是誰對誰錯,這樣是不可能有感謝的空間存在的。所以,看似嘴巴很容易說出口的「謝謝」兩個字,其實在我們心中有給出它空間嗎?所以我們容易自欺欺人說「我有阿,我有說謝謝阿」,然後又不甘心的繼續氣著對方。

最近因為和朋友分享「感謝+反省=奉獻」這個觀念,也深刻感受到其實我們因為自己做的不夠,所以不容易表達出其精神內涵和可貴之處。朋友甚至說出「我做的還不夠嗎?」更讓我確定我們真的做的都不夠,甚至不知道如何發自內心去感謝。你以為學校教我們的已夠多了嗎?那麼不仿想想,我們有真實嚐過感謝的滋味嗎?知道感謝的甜美和幸福嗎?因為如果有這些感動,我們會想找到「該如何做才是對彼此都是有用、也覺得這樣做會好棒」的方法。

看著外面陽光會覺得很溫暖,那是因為我們曾站在陽光下感受過它的暖和;一杯看起來就覺得好好喝的果汁,也是因為曾經喝過,才真實知道它的可口甜美;看懂的道理也是,讓我們點頭如搗蒜、拍案叫好的道理,如果沒有自己去實踐、體會到,那麼它也只是一個聽起來很有道理的道理,我們並沒有真實知道那個道理的可貴,因為如果知道那份可貴,我們必定會有如看到陽光出現的心情,心中自然升起歡喜感恩的心,欣喜迎接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一切。古人的「謝天」之心應該是如此發乎於情而升起的吧。

生活中很多人事物,也都如同鏡子般,可以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另一面。如果我們可以從別人的故事、演出看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提醒、或從中就可反省自己、去改善生活品質,那麼不是很值得感謝嗎?我也很喜歡從別人的故事中,去研究會何他會如此受苦,然後引以為誡,因為這樣至少可以讓自己少受很多苦(當然身邊人也自然可少受我的苦)

正因為「感謝+反省=奉獻」,所以期望自己可以透過在生活中的實踐和觀察,學習對自己負責任開始,可以有更多路上風光和體會與人分享;畢竟這才是真實引領我們走向愛、看見愛的路徑。很感恩是在很多的因緣俱足下和很多人的支持中,我才得以不斷上課學習至今。(也感謝我自己的堅持和毅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錦冠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